策划案封面封底设计效果图(第五个手工艺封面)
2022年,《卷宗Wallpaper*》五岁了!依循过去四年新年的传统,我们以中国传统手工艺为灵感创作新年封面!值此年岁变换之际,站在此刻回望名为“过去一年”房间里的记忆——
我们整理了过往一年中的事件报道,并将这些记忆重塑为平面化的图形,交由潍坊工艺美术研究所非遗传承人、高级风筝技艺大师李松老师制作成为实体风筝。借中国传统手工艺,与世界通晓的图形语言结合,创作2022年元旦手工艺封面。
李松,字寅生,1962年生人,原藉老潍县东关后门街。东关手艺人居多,城派风筝十大家胡敬珠、康万香等在此居住。李松的祖父在建国前开办学校,当时的文人墨客、民间艺人常于此小聚。他的祖父还痴迷象棋,常邀友人休闲时到家中玩耍,风筝工艺大师胡敬珠老先生也在其列,他有时会带上风筝作品让大家观赏。
因此,李松在童年时就对放风筝、扎制风筝十分感兴趣,从开始扎制简单的筝子风筝慢慢的扎制七星,八挂,金鱼,燕子,蝴蝶等都掌握了扎、糊、绘、放的技巧,至今从事风筝的设计与研究已有30余年。
中国古代晚唐时期,人们在纸鸢上加哨子,其鸣如筝如琴,故称“风筝”或“风琴”。现代的风筝是一个对于“比空气重的,能够借助风力在空中漂浮的制品”概念的统称。
作为风筝的故乡,潍坊风筝历史可追溯至西汉时期,延绵至今最悠久、制作工艺最精湛的当属“城派”风筝,制作技法以做工精致美观见长,集扎、糊、绘、放四大传统技法之大成,且是纯手工制作而成,工具就有几十种,必须掌握绘画、竹工、钳工等技艺,还需了解空气动力学等知识,就连焊工、雕塑等功底都必不可少。扎制环节选料考究、手法细腻;工笔手绘细腻灵动,两者共同构成“城派”风筝悠久而闻名的根本原因。
潍坊自1984年以来举办“潍坊国际风筝节”,风筝节上多样、巨型的风筝统领滨海的大片天空。观看风筝的人也许是出于对巨大沉默物体的向往或迷恋,也有视觉或影视创作者前往观看、拍摄那些猎奇、震撼人心的画面……古往今来,人们放飞风筝都是出于关于“天”的瑰梦,一根银线牵引万千希冀,代替人去往不可匹及的高度。
千百年来,这片天空之下有无数人曾驻足眺望并遥想向往,而于今时今刻,我们终于有一闯而探究竟的勇气和能力。去年,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成功,包括其在内的航天发射达55次,位居世界第一。潍坊工美以中国航天伟迹为灵感,于第37届潍坊国际风筝会55米策划、制造并组织放飞了“长征运载火箭”风筝,用一种古老且浪漫的手法,将故事进行艺术化书写(下图为火箭风筝等比小模型)。
第一步:
准备竹条、小刀、细线、小锯、浆糊等制作工具。
第二步:
选材、劈竹、削竹,根据风筝的需要削成风筝的骨架。
第三步:
通过加温使竹条软化,塑形成为弧形。
第四步:
将竹条扎制成风筝骨架,并用细线固定交点。
第五步:
根据骨架和风筝的轮廓把骨架裱糊在报纸上,并裁出风筝最终的样子。
风筝制作:李松
创意、平面设计:五千目
摄影:每文
封面摄影:Chen Yang
顾问:融设计图书馆
编辑:piiper
特别鸣谢:潍坊工美
选择最能代表你2021年的关键时刻
在卷宗做一张2022年新年贺卡吧
推荐阅读: